时间: 2025-04-26 22:1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6:44
词汇“察问”的深入学*和分析:
“察问”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观察和询问来了解情况。基本含义是指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有目的的询问来获取信息或理解某事物的状态或性质。
“察问”由“察”和“问”两个字组成。“察”字古已有之,意为仔细观察;“问”字则表示询问。两者结合,形成了通过观察和询问来获取信息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察问”体现了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入了解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古代的官员考核、司法审判等方面尤为重要。
“察问”给人一种严谨、细致的感觉,联想到专业、认真的态度。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深入了解和探究的积极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通过察问来解决工作中的一个难题,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在诗歌中,可以将“察问”融入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如“晨曦微露,我察问山川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侦探在昏暗的房间中,手持放大镜,仔细察问每一个细节。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询问时的低沉而有节奏的声音。
在英语中,“察问”可以对应为“inquire”或“investigate”,但“察问”更强调观察和询问的结合,而不仅仅是询问。
“察问”是一个富含深意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对事物深入了解的态度,也反映了细致观察和有目的询问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察问”能够提升我们对细节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1.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