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3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5:00
词汇“牂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牂羊”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牂羊”指的是一种母羊,特指已经生育过的母羊。在《说文解字》中,“牂”字解释为“牡羊也”,但在后来的文献中,“牂”多指母羊。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左传》等,可能会出现“牂羊”一词,用以描述祭祀或生活中的场景。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一些古风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遇到。
“牂”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字形像一只羊,后来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为牡羊,但在后来的使用中逐渐偏向指母羊。
在古代,羊是重要的家畜,牂羊作为母羊,在农业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在祭祀活动中,牂羊常被用作祭品。
由于“牂羊”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它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生活场景和祭祀仪式。
在现代生活中,“牂羊”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但在学习古代文学或历史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牂羊”这个词汇来营造古代的氛围,例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牂羊之声,悠悠入耳。”
由于“牂羊”是一个描述动物的词汇,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羊的形象,以及羊叫的声音。在视觉上,可能会想象到一群羊在草原上吃草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牂羊”这个词汇的词语,但会有描述母羊的词汇,如英语中的“ewe”。
“牂羊”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在学习古代文献时,对这类古雅词汇的掌握是必要的,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1.
【牂】
母羊。
【引证】
《说文》-牂,牝羊也。从羊,爿声。 、 《诗·小雅·苕之华》-牂羊坟首。
【组词】
牂羊、 牂羝不辨
茂盛。
【引证】
《诗·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
2.
【羊】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同本义 。反刍类,以食草为生。一般头上有一对角,有许多品种。
【引证】
《说文》。孔子曰:“半羊之字以形举也。”-羊,羊兽也。 、 《礼记·曲礼》-羊曰柔毛。 、 《大戴礼记·少牢》-羊曰少牢。 、 《礼记·月令》-食麦与羊。 、 《易·说卦》-兑为羊。 、 《汉书·李广苏建传》-杖汉节牧羊。
【组词】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 羊群蚁阵、 羊酒花红、 羊车过市、 羊耳风、 羊脏、 羊羔、 羊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