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3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38:52
扬袂(yáng mè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举起衣袖。在古代文学中,这个动作常常与表达情感或准备行动有关,如愤怒、激动或准备舞蹈等。
文学语境:在古典诗词中,“扬袂”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动态,如表达豪情壮志或悲愤之情。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特定的文化讨论中。 专业领域:在舞蹈或戏剧领域,“扬袂”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动作或表演技巧。
同义词:挥袖、举袖 反义词:敛袖、收袖
“扬袂”一词源自古代汉语,袂指的是衣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保留在文学作品中,用以传达特定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在**传统文化中,衣袖不仅是服饰的一部分,也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扬袂的动作往往与表达强烈的情感或准备行动有关,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感表达方式。
情感反应:扬袂的动作给人一种激动或豪迈的感觉,可能联想到英雄气概或悲壮的场景。 联想:可能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将军,或是宫廷中的舞者。
在观看传统舞蹈表演时,我曾注意到舞者扬袂的动作,这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韵味和舞蹈的动态美。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能会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月下独酌,扬袂间,似有古人风。”
视觉联想:可以想象一位古装人物在风中扬袂,衣袂飘飘的画面。 听觉联想:可能联想到古筝或琵琶的音乐,伴随着扬袂的动作,营造出一种古典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动作可能是挥动手臂或举起斗篷,虽然动作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图可能相似。
“扬袂”这个词汇虽然现代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语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表达的多样性。
1.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2.
【袂】
(形声。从衣,夬(guài)声。本义:衣袖) 同本义。
【引证】
《楚辞·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攘袂群起。
【组词】
袂接肩摩、 袂云汗雨、 袂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