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5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51:05
机事不密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机密的事情处理得不严密”,即指处理重要或秘密事务时不够谨慎,导致信息泄露或事情败露。这个词汇强调了在处理敏感信息时需要极高的保密性和谨慎性。
在文学作品中,机事不密 常用来描述某个角色因为疏忽而导致重大计划失败,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警告或提醒某人要小心处理敏感信息。在专业领域,如情报、军事或商业谈判中,机事不密 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泄密”更侧重于信息的泄露,而“机事不密”则侧重于处理事务时的不谨慎。
机事不密 这个词汇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机事”指的是机密或重要的事务,“不密”则表示不严密或不保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机事不密** 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强调在处理国家大事或家族秘密时的谨慎和保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强调信息安全和保密的重要性。
机事不密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了失败或失误。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焦虑和后果严重的情境。
在个人经历中,机事不密 可能与工作中的保密协议或个人隐私泄露有关。例如,曾经有一次因为不小心在公共场合讨论了工作项目,结果导致项目信息被竞争对手利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机事不密,风声鹤唳,
一纸密文,泄露天机。
机事不密 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和密室中的窃窃私语,或者是一张被撕破的机密文件的图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loose lips sink ships" 或 "speak of the devil",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和泄露信息的后果。
机事不密 这个词汇在强调保密和谨慎处理敏感信息方面非常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对保密性的重视,并避免因疏忽导致的严重后果。
机事不密则害成。”按,今本《易·系辞上》作“几事
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反为所害。
1.
【机】
木名。桤木树。
【引证】
《说文》-机,机木。从木,几声。 、 《山海经·北山经》。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单狐之山多机木。 、 左思《蜀都赋》-春机杨柳。
几案,小桌子。 同: 几
【引证】
《易·涣》。注:“承物者也。”-奔其机。 、 《庄子·秋水》-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 、 《左传·昭公元年》-围巾几(机)筵。
【组词】
机杖、 机案、 机筵、 机榻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密】
(形声。从山,宓(mì)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引证】
《说文》-密,山如堂者。 、 《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