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2:14
帐篷:一种便携式的临时住所,通常由帆布或其他防水材料制成,支撑在金属或木质框架上,用于露营、野外作业或其他户外活动。
帐篷一词源自中古英语“tente”,进一步追溯至拉丁语“tendere”(伸展)。在历史上,帐篷一直是游牧民族和军队的常见住所,随着户外活动的普及,帐篷的设计和材料也不断进步。
帐篷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西方,帐篷常与冒险和自由联系在一起;在东方,帐篷可能更多地与游牧生活和自然和谐共处相关。
帐篷常让人联想到宁静的自然环境、星空下的露营和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它唤起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一次家庭露营旅行中,我们亲手搭建了帐篷,那是一个充满欢笑和挑战的夜晚,帐篷成为了我们共同回忆的载体。
在诗歌中,帐篷可以被描绘为“自然的摇篮”,在故事中,它可以是一个神秘的避难所,隐藏着古老的秘密。
想象一下帐篷在风中轻轻摇曳的声音,或是夜晚篝火旁帐篷内温暖的灯光,这些都是帐篷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tent”、法语的“tente”,帐篷的基本概念相似,但在设计和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点。
帐篷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实用的户外装备,还承载了人们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帐篷的多重含义和丰富的文化背景使其成为一个有趣且富有深度的词汇。
1.
【帐】
(形声。从巾,长声。巾,麻丝织品。本义:篷帐,有顶的篷帐)。
同本义 。一种张挂或支架起来作为遮蔽用的器物。通常用布帛毡革制成。
【引证】
《说文》-帐,帱也。 、 《尔雅》-帱谓之帐。 、 《何承天纂要》-在上曰帐,在旁曰帷,禅帐曰帱。 、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 唐·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组词】
帷帐、 帐具、 帐门、 帐下、 帐内、 帐天、 帐落、 帐殿、 帐幄、 帐饮、 帐饯
2.
【篷】
(形声。从竹,逢声。本义:车船等用以遮蔽风雨和阳光的设备。用篾席或布制成)。
同本义。
【引证】
明·魏学洢《核舟记》-篛篷覆之。
【组词】
篷舟、 篷船、 篷厂、 篷声、 篷庐、 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