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5:22
词汇“另楚寒巫”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具体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神话人物和地点。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另楚寒巫”字面意思是“另一个楚地的寒冷巫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两地相隔遥远,难以相见。其中,“楚”指古代楚国,“寒巫”指巫山,是古代神话中的一个地点,传说中是神女居住的地方。
“另楚寒巫”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具体来源较为模糊,可能与古代人们对巫山的神秘和遥远感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在**传统文化中,巫山被视为神秘和神圣的地方,与爱情和神话紧密相关。因此,“另楚寒巫”这个成语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背景。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哀愁和思念,因为它描绘了一种因距离而产生的无奈和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与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思君如‘另楚寒巫’,夜夜梦回巫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巫山的山水画,配以古筝的悠扬音乐,营造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隔着千山万水”或“远在天边”,表达了类似的距离感和思念之情。
“另楚寒巫”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距离感的词汇,更是一个承载了丰富文化和历史情感的符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
孤帷冷簟,难辞白发于北堂;另楚寒巫,更撇红颜于别闼。
1.
【另】
分居,分开居住而各自谋生。
【引证】
《五音集韵》-另,分居也。
割开,分开。
【引证】
《五音集韵》-另,割开也。
2.
【楚】
(形声。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同本义 。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可入药,或小乔木,枝干坚韧,可做杖。
【引证】
《说文》-楚,丛木也。一名荆。 、 《诗·周南·汉广》-言刈其楚。 、 《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楚。 、 《礼记·学记》-夏楚二物。 、 《仪礼·乡射礼》-楚扑长如笴。 、 《汉书·汉延寿传》-民无箠楚之忧。
【组词】
楚棘、 楚焞、 楚藿、 楚楚、 楚木、 楚林
3.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
4.
【巫】
(象形。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 《聊斋志异·促织》-一驼背巫。 、 、 唐·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