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5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58:33
二维码(QR Code)是一种矩阵条码(或称二维条码),由日本的Denso Wave公司于1994年发明。它通过在矩形图案中排列黑白方块来存储信息,可以快速被扫描设备(如智能手机)读取。二维码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包括网址、文本、联系方式等,并且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即使部分图案受损也能被正确读取。
二维码的词源来自于“Quick Response”(快速响应),强调其快速读取信息的特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发展,二维码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二维码已成为连接线上与线下世界的重要桥梁。它不仅简化了信息传递的过程,还推动了无现金支付的普及,对现代商业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维码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中性或积极的,因为它代表了便捷和效率。然而,对于技术恐惧者来说,它可能引发对隐私和安全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二维码广泛应用于支付、身份验证、信息获取等场景。例如,在超市购物时,我可以通过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来获取产品详情或参与促销活动。
在诗歌中,二维码可以作为一种隐喻,代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信息的即时获取:
在这快节奏的都市, 二维码如同时间的裂缝, 一扫而过, 信息如潮水般涌入心间。
二维码的视觉形象通常是黑白相间的方块矩阵,给人一种科技感。在听觉上,扫描二维码时发出的“嘀”声,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熟悉音效。
二维码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但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场景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亚洲国家,二维码在移动支付和公共交通中的应用尤为普遍。
二维码作为一种现代科技的产物,不仅极大地简化了信息传递和交易过程,还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掌握二维码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和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
1.
【二】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引证】
《说文》-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 、 《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因二以济民行。 、 《论语·公冶长》-赐也闻一以知二。 、 《韩非子·五蠹》-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组词】
二加四得六、 二府、 二太爷、 总数为二、 二形、 二难、 二仪、 二纪、 二氏、 二军、 二南、 二星、 二天
2.
【维】
(形声。从糸(mì),隹(zhuī)声。本义:系物的大绳)。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维,紘也。 、 《说文》-维,车盖系也。 、 《广雅》-维,系也。 、 《楚辞·天问》-斡维焉系。 、 《周礼·节服氏》。注:“维之以缕。”-维王之大常。 、 《左传·昭公十年》。疏:“纲也。”-居其维首。 、 《淮南子·天文训》-天柱折,地维绝。
【组词】
维纲
3.
【码】
码碯(亦作“玛瑙”。一种似玉而次于玉的宝石)。
【引证】
《玉篇》-码,码碯,石次玉也。
英制长度单位,美制码等于0.9144米,在英国,则1码等于保存在威斯敏斯特商务部标准局的青铜棒两个金塞子上横线标记之间的距离(在62°F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