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1:50
“德配天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德行与天地相匹配。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的德行高尚,能够与天地之大、之广相媲美,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
在文学作品中,“德配天地”常用来形容君主或圣人的德行,如“尧舜之德,可谓德配天地”。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高尚品质。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哲学讨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探讨道德与宇宙的关系。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德高望重”强调的是社会地位和尊重,而“德配天地”则更强调与宇宙自然的和谐匹配。
“德配天地”源自儒家经典,强调个人德行与宇宙秩序的和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评价个人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
在**传统文化中,“德配天地”体现了儒家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用来评价领导者的道德品质,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崇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古代圣贤的形象,以及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它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以达到与天地相匹配的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评价某位领导或公众人物时使用这个成语,以表达对其高尚品质的赞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德配天地心自宽,行云流水意悠然。”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宫殿的庄严景象,或是自然景观的壮丽。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琴的悠扬旋律,或是古代诗词的朗诵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orthy of the gods”,强调的是与神性的匹配,而在**文化中,“德配天地”更强调与自然和宇宙的和谐。
“德配天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道德品质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文化素养。
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香港人立维多利亚纪念碑曰:‘~’。
1.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2.
【配】
(形声。从酉,己声。按:一说不从“己”声,应是“妃”省声。本义:用不同的酒配制而成的颜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吴善述广义校订:“配即《内则》注所谓以清与糟相配也。”-配,酒色也。
3.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