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5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55:08
“烟波浩渺”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水面上雾气缭绕,波涛浩荡,景象广阔无边。字面意思中,“烟波”指的是水面上弥漫的雾气,“浩渺”则形容水域的广阔无垠。
“烟波浩渺”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常用于日常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水常被赋予深远的象征意义,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烟波浩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个词汇给人以宁静、壮阔、神秘的情感体验。联想中,可能会想到古代文人墨客泛舟湖上的情景,或是现代人在海边静思的画面。
在旅行中,我曾亲眼目睹过烟波浩渺的湖泊,那种宁静与壮阔的景象至今难忘,也让我在写作时更倾向于使用这一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情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烟波浩渺间,一叶扁舟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湖面上雾气缭绕,波光粼粼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湖水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sty waters and vast expanse”,但“烟波浩渺”更富有诗意和**特色。
“烟波浩渺”这一词汇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本的意境和深度。
烟波浩淼鱼鸟情,东去三千三百里。
~,孤舟一叶。海天空阔,月光如水。
1.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
2.
【波】
(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波,水涌流也。 、 《韩非子·八说》-规有摩而水有波。 、 《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起波涛。 、 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 、 《文选·王褒·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 、 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洪波涌起。
【组词】
波磔、 波查、 波平如镜、 波臣为虐、 波骇、 波峭
3.
【浩】
(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浇者,许以声训。”-浩,浇也。从水,告声。虞书曰:“洪水浩浩。 、 《字林》-浩,遶也,水大也。 、 《广雅》-浩,浩流也。 、 《楚辞·怀沙》-浩浩沅湘。 、 《淮南子·俶真》-浩浩瀚瀚。 、 《淮南子·地形》-曰浩泽。
【组词】
浩波、 浩汗、 浩洋
4.
【淼】
(会意。从三水。又作“渺”。本义:水大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楚辞·九章·哀郢》-淼南渡之焉如?
【组词】
淼淼、 淼渺、 淼漫、 淼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