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1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19:32
妆束: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装扮和打扮,包括服装、发型、化妆等,用以修饰外貌或表达某种风格、身份、情感等。
“妆束”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妆”指化妆,“束”指整理或装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更广泛的外观修饰。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妆束”的意义和重要性各不相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特定的妆束可能与特定的节日或仪式相关联。
“妆束”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美丽、精致或是某种形式的自我表达。它也可能唤起对特定时代或文化的怀旧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妆束,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个性或适应环境。
在诗歌中,“妆束”可以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人生的变迁:
岁月如妆束, 一抹红颜老。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不同风格的妆束,如古典、现代、民族等。音乐方面,某些风格的音乐可能与特定的妆束风格相呼应。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妆束”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各异。例如,日语中的“メイク”(Makeup)和“服装”(Fuku-sou)分别对应化妆和服装。
“妆束”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外在的装饰,还与文化、情感和个人表达紧密相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妆】
(形声。从女,爿(pán)声。本义:梳妆打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娤。-妝,饰也。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不待饰装(妆)。 、 司马相如《上林赋》-靓莊(妆)刻饰。 、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