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5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59:00
“倏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词,用来描述事物发生得非常迅速、突然,几乎没有预兆。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突然”或“一下子”。
在文学作品中,“倏然”常用来营造一种突如其来的氛围,增强故事的戏剧性。例如,在描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或一个人的突然转变时,可以使用这个词。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突然”或“一下子”。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某种快速的变化或反应。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体现在语气和语境上,例如“猝然”可能带有更强烈的意外感,而“倏然”则更多强调速度的快。
“倏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发音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左传》等,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在中华文化中,“倏然”常与自然现象或人生变故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变化和无常的认知。在诗词中,这个词常用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倏然”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惊讶或意外,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变化。这种突然性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可能带来一种不安或紧张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体验到“倏然”的感觉。原本晴朗的天空倏然间乌云密布,随即下起了大雨,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倏然风起,落叶纷飞,岁月如梦,转瞬即逝。”
视觉上,“倏然”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移动的物体或突然变化的场景,如电影中的快速剪辑。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突然的声响,如雷鸣或爆炸声。
在英语中,“倏然”可以对应为“suddenly”或“abruptly”,虽然这些词在日常使用中更为常见,但“倏然”在中文中带有更强烈的文学色彩。
“倏然”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快速变化,还蕴含了文化和情感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倏】
(形声。从犬,攸(yōu)声。本义:犬疾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倏,走也。 、 《汉书·序传》。注:“倏忽,疾也。”-辰倏忽其不再。 、 左思《蜀都赋》-鹰犬倏眒(shēn,疾速)。
疾速。
【引证】
《广雅》-儵,疾也。 、 《庄子·太宗师》-儵然而往。 、 《楚辞·招魂》。注:“疾貌。”-往来儵忽。 、 《魏书·崔挺传》-别卿以来,倏焉二载。
【组词】
倏易、 倏霍、 倏闪、 倏忽、 倏尔、 倏瞬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