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2:0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2:01:01
“楞头货”是一个汉语俚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鲁莽、不考虑后果,或者指某人做事缺乏技巧和智慧,显得笨拙或粗鲁。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头硬”或“头铁”,即形容一个人像是不懂得变通,硬碰硬地做事。
在口语中,“楞头货”常用于朋友之间的调侃,或者在描述某人做了一些不明智的事情时使用。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塑造角色的性格特点,强调其直率或缺乏策略。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非正式的交流中。
同义词:
反义词:
“楞头货”这个词汇的具体词源不太明确,但它属于汉语中的俚语,可能起源于民间口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人们通常推崇圆滑、机智和懂得变通的行为方式。因此,“楞头货”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反映了社会对于行为方式的一种评价标准。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通常与不理智和缺乏策略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在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感觉到说话者对某人的行为有所不满或批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做事不顾后果的人,我可能会用“楞头货”来形容他们的行为,以此来表达我对他们行为的不认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如楞头货般闯入生活的大门, 不问前路,不惧风雨, 只留下一串串笨拙的足迹。”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鲁莽的人在人群中横冲直撞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描述鲁莽行为的词语,如“砰”的一声撞到东西的声音。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bull in a china shop”(瓷器店里的公牛)来形容类似的行为,即形容一个人行为粗鲁,不考虑后果。
“楞头货”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有趣的俚语,它反映了人们对于行为方式的一种评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看法,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对于同一行为的评价可能会有所不同。
1.
【楞】
失神、发呆。
【引证】
干宝《搜神记》-班惊楞,逡巡来答。
【组词】
楞子眼、 楞楞 、 楞神、 楞然、 楞中楞、 楞柯柯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货】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引证】
《说文》-货,财也。 、 《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二曰货。 、 《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商贾阜通货贿。 、 《礼记·曲礼》-司货。 、 《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多货则伤于德。 、 《国语·晋语》-假货居贿。 、 、 《韩非子·五蠹》-而货财寡。 、 《史记·项羽本纪》-贪于财货。 、 《商君书·立本》-治行则货积。 、 《聊斋志异·促织》-居为奇货。
【组词】
货儿、 货易、 货财、 货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