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0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08:23
拘挛补衲(jū luán bǔ n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拘束、弯曲、修补、缝合”。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论过于拘泥于形式,缺乏创新和流畅性,就像修补破旧的衣服一样,虽然修补了,但整体上仍然显得破旧和不自然。
在文学作品中,拘挛补衲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和创意的写作风格。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文学批评和学术讨论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语言学等,这个词汇被用来分析和评价文本的风格和质量。
拘挛补衲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写作风格的追求和批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集中在文学批评领域,用来指代那些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和创意的写作风格。
在传统文化中,文学和艺术一直被视为高雅的追求。拘挛补衲**这个成语反映了文人对于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对创新和自然表达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拘谨和生硬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作品。它提醒我们在创作和表达时,应该追求自然和流畅,避免过分拘泥于形式。
在阅读一些过于注重形式的文章时,我常常会感到不耐烦,因为它们缺乏流畅性和创新性。拘挛补衲这个成语很好地概括了这种感觉,让我在评价这类作品时有了更准确的词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文字拘挛补衲, 形式束缚心灵, 追求自然流畅, 创意自由飞翔。
拘挛补衲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那些破旧的衣服,修补的痕迹清晰可见,整体上显得不协调。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些老旧的布料和缝补的线迹。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生硬和不流畅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lted”或“wooden”,用来形容那些过于拘谨和不自然的表达方式。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学批评中也常被用来评价作品的风格。
拘挛补衲这个成语在文学批评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帮助我们识别和评价那些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和创意的作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追求自然和流畅的表达,避免过分拘泥于形式。
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
使剑如同为文,你就看看文章若写得意深辞踬、嬉成流移、文同书钞、~之弊吧。
1.
【拘】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拘,止也。 、 《易·说卦》传-艮为拘随物系之。 、 《易·随》-拘系之乃从。 、 《周易》-盖文王拘而演。 、 《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
【组词】
拘证、 拘刷、 拘究、 拘制、 拘责、 拘闭
2.
【挛】
(形声。从手,羉(luán)声。本义:维系,牵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挛,係也。 、 《易·小畜》。马注:“连也。”-有孚挛如。
【组词】
挛缀、 挛结、 挛牵、 挛索、 挛格
3.
【补】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补,完衣也。 、 《吕氏春秋·顺说》-田赞衣补衣。 、 唐·白居易《村居卧病》-补褐防寒岁。
【组词】
补衣;补袜;补衬、 补衣
4.
【衲】
僧徒的衣服,常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因即以为僧衣的代称。
【引证】
白居易《赠僧自远禅师》-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休。
【组词】
衲子、 衲衣、 衲袄、 衲裙、 衲帛
僧徒自称或代称。
【引证】
戴叔伦《题横山寺》-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
【组词】
老衲;衲子、 衲衣、 衲师、 衲徒、 衲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