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31
星使: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意指来自天上的使者,通常与星辰有关,象征着高贵、神秘或神圣的使者。
在文学作品中,“星使”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神秘或超凡脱俗的人物,如仙侠小说中的仙人或神灵。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文学或神话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或神话学,可能会更频繁地讨论与星辰相关的神话人物。
同义词:天神、仙人、神使 反义词:凡人、俗子
“星使”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星辰的崇拜和神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星辰常常与命运、吉祥和神圣联系在一起。因此,“星使”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象征那些带来好运或重要信息的人物。
“星使”这个词给人一种神秘和崇高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以及那些超越凡尘的神秘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星使”这个词,但在阅读或创作与神话、仙侠相关的作品时,这个词可以增添一种神秘和诗意的氛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使翩然而至,携来一缕银河的光辉,照亮了凡人的梦境。”
视觉上,“星使”可能让人联想到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和神秘的宇宙;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象到宁静的夜晚,星星闪烁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天使”或“神使”,它们在各自的神话和**体系中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星使”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它不仅连接着古代的神话和星辰崇拜,也为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添文学和艺术的魅力。
1.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
2.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