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2:14
气祲(qì jì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天气的变幻莫测,特别是指不祥的气象预兆。在古代,人们认为天象的变化与人间事务有关联,因此“气祲”常被用来描述那些预示着灾难或不吉利的天气现象。
在文学作品中,“气祲”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压抑或不祥的氛围,如在描述战争、灾难或政治动荡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气象学或历史文献中,它可能会被提及,用以描述特定的天气现象或其象征意义。
“气祲”一词源于古代对天象的观察和解释,特别是在易经和古代占卜文化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主要用来描述那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天气现象。
在**传统文化中,天象被认为是与人间事务紧密相关的。因此,“气祲”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天气的词汇,它还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担忧。
提到“气祲”,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沉重和不安的情感,它让人想到即将到来的风暴或灾难,以及人们对未知的恐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历史书籍时遇到过“气祲”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人们对天象的解读和它们对社会**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气祲”:
乌云压城城欲摧,
气祲满天人心灰。
雷声隆隆震九霄,
风雨欲来花自哀。
想象一幅画面:乌云密布的天空,雷声隆隆,闪电划破天际,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气祲”的压迫感和不祥预兆。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mens”或“portents”,它们也用来描述预示未来的不祥征兆。
“气祲”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天气现象,还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未来的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的表达深度和文化敏感性。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祲】
日旁云气。
【引证】
《说文》-祲,精气感祥也。从示,侵省声。 、 《左传·昭公十五年》。注:“妖氛也。”-吾见赤黑之祲。 、 《周礼·眡祲》注-阴阳气相祲,渐成祥者。 、 《周礼·保章氏》司农注:“谓日旁云气。”-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丰荒之祲象。 、 《楚辞·守志》-障覆天兮祲氛。 、 《战国策·魏策》-休祲降于天。
【组词】
祲氛、 祲祥、 祲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