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0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04:55
“五千言”字面意思指的是五千个字。在汉语中,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指代《道德经》,因为《道德经》共有五千多字,因此常被简称为“五千言”。
“五千言”一词源于《道德经》的字数,随着《道德经》的影响力扩大,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特指这部经典著作。在历史演变中,它成为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在文化中,《道德经》被视为道家哲学的核心文本,其五千言包含了道家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在社会背景中,它影响了的政治、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
“五千言”给人以深邃、智慧的联想,它代表了古代哲人的思考和智慧结晶。使用这个词汇时,往往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哲学的深邃。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深入研究过《道德经》,对其五千言的简洁和深刻印象深刻。在写作和演讲中,我也会借鉴《道德经》的风格,力求言简意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五千言中寻道真,一字一句皆智慧。”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圣经”或“柏拉图的对话录”,它们在各自文化中也有着类似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五千言”不仅仅是一个字数上的概念,它代表了*古代哲学的精髓和智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文化的深层含义,并在我的创作和交流中体现出更多的文化底蕴。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千】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千,十百也。
【组词】
千夫、 千门、 千社、 千祀、 总数为一千、 千乘、 千载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引证】
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清丽千眼。
【组词】
千千、 千般、 千寻、 千钟、 千万劫、 千式百样、 成千上万、 白发三千丈、 千丁、 千人坑、 千山、 千百、 千帆、 千和、 千指、 千品、 千度、 千衲、 千骑、 千颦
3.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