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4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49:58
收手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停止正在进行的手部动作,引申为停止某种行为或活动。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放弃某种计划或意图,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减少或停止某种行为。
“收手”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字面意义直接关联到手部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扩展到更抽象的行为和决策层面。
在**文化中,“收手”常常与道德判断和自我克制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种在行动前考虑后果和他人感受的社会价值观。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警示或劝诫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在错误道路上及时回头的智慧和勇气。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收手”这个词汇来劝告朋友在冲动消费前冷静思考,或者在自己即将做出可能后悔的决定时提醒自己。
在诗歌中,“收手”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停止,如“当钟声敲响,时间收手,夜色温柔地覆盖了城市的喧嚣。”
视觉上,“收手”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悬崖边上突然停下脚步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紧急刹车声或钟表突然停止的声音。
在英语中,“收手”可以对应为“back off”或“withdraw”,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停止或撤回某种行为。
“收手”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不仅涉及具体的动作,还涉及到道德、策略和情感等多个层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图。
1.
【收】
(形声。从攴(pū),收(jiū)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收,捕也。 、 《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女反收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 《后汉书·张衡传》-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组词】
收领、 收系、 收付、 收考、 收夷、 收劾、 收案、 收掩、 收执、 收禁、 收领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