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0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08:18
词汇“[璯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分析,“璯”字在古代汉语中可能指的是一种玉器或者玉的质地,而“笏”则是古代官员上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因此,“璯笏”可能指的是用玉制成的笏,或者泛指珍贵的笏。
由于“璯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几乎不会出现。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提及官员使用璯笏的情景,用以描述其高贵或正式的场合。
由于“璯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应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1. 【璯】 古人名用字。
2.
【弁】
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吉礼之服用冕)。赤黑色布做叫爵弁,是文冠;白鹿皮做的叫皮弁,是武冠。后泛指帽子。
【引证】
《说文》。俗作卞。凡大夫以上服冕,士弁,制如冕爵。-覍,冠也。周曰覍,殷曰吁,夏曰收。 、 《周礼·弁师》注-弁者,古冠之大称。委貌缁布曰冠。 、 《仪礼·士冠礼》。服注:“以白鹿皮为冠。”-皮弁。 、 《广韵》-弁,周冠名。 、 《诗·小雅·甫田》-突而弁兮。 、 《书·金縢》。传:“弁,皮弁。”-王与大夫尽弁。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不说(tuō,脱掉)弁而死于崔氏。
【组词】
弁师、 弁冕
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加冠称弁,以示成年。
【引证】
《诗·齐风 ·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组词】
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