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4:20
词汇“手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但在现代语境中使用频率较低。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手疏”字面意思是指亲手书写的信件或文书,通常指个人亲笔写的,与印刷或电子文本相对。在古代,手疏也常指官员向上级或**亲笔写的奏章或书信。
“手疏”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手”指亲手,“疏”指书写的文字或奏章。随着时间的推移,手疏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亲笔信”等词汇。
在古代**,手疏是文人交流和官员上书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个人情感和文化修养。在现代社会,随着电子通信的普及,手疏的使用场景大大减少。
手疏往往带有一种亲切和真诚的情感,因为它代表了个人亲笔书写的心意。在现代,手疏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文化传承和个人的情感表达。
在现代生活中,手疏可能出现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重要的节日、纪念日或对亲友的特别关怀时,亲手书写的信件可以传达更深的情感。
在诗歌或故事中,手疏可以作为一个富有情感和历史感的元素,如描述一段古代文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或现代人在特殊时刻亲手书写的信件。
手疏可能让人联想到古朴的纸张、墨香和书写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手疏的独特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亲手书写的信件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如西方的“handwritten lett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个人情感的真诚和独特性。
手疏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本的深度和情感色彩。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疎,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疏,通也。 、 《国语·周语》。注:“通也。”-疏为川谷,以导其气。 、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 《柳宗元《天说》-疏为川渎、沟洫、陂池。 、 《史记·河渠书赞》-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
【组词】
疏决、 疏漏、 疏源、 疏瀹、 疏辟、 疏涤、 疏治、 疏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