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1:00
圆珰(yuán dāng)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圆”和“珰”。其中,“圆”通常指圆形或圆满的状态,而“珰”在古代汉语中指一种装饰品,如耳环或头饰。结合起来,“圆珰”可以理解为圆形的装饰品,尤其是指古代妇女佩戴的圆形耳饰。
在文学作品中,“圆珰”常用来描绘古代女性的装饰,增添一种古典美和优雅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化相关的讨论中会偶尔出现。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古代服饰研究中,“圆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圆珰”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珰”字的含义逐渐缩小,主要指代耳饰或头饰。在现代汉语中,“圆珰”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或文化相关的文本中。
在**古代社会,圆珰不仅是女性的装饰品,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同材质和工艺的圆珰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在某些文化中,圆珰还与婚礼等重要仪式相关联。
提到“圆珰”,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优雅女性形象,以及那种古典而精致的美。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看到过一些古代的圆珰展品,这些精美的装饰品让我对古代的工艺和审美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女性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写:
她轻抚着耳畔的圆珰,
时光在她的指尖流转,
古韵与现代交织,
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女子佩戴着圆珰,在古筝的悠扬旋律中翩翩起舞。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圆形耳饰也有出现,如印度的耳环(jhumka),它们在形状和装饰性上与**的圆珰有相似之处,但在设计和文化含义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圆珰”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语言中的应用。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知识,也增强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圆】
(形声。从囗(wéi),员声。本义:圆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圆,圜全也。 、 《易·系辞》-圆而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 《墨子·天志》-中吾规者谓之圆。 、 《淮南子·地形》-水圆折者有珠。 、 《墨子·法仪》-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 、 《广东军务记》-方圆两炮台。
【组词】
圆丢丢、 圆浑、 圆领、 滚圆
2.
【珰】
屋椽头上的玉质饰物,瓦当。
【引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华榱璧珰。(榱:椽子) 、 唐·李贺《大堤曲》-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组词】
珰环
玉制的耳饰。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 唐·李朝威《柳毅传》-明珰(泛指饰物)满身。
【组词】
珰珥、 珰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