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2:02
“九囿”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九个区域或九个州。这个词汇体现了古代**人对地理空间的划分和认知,象征着广阔的国土和多元的地理特征。
在文学作品中,“九囿”常用来象征国家的广阔和历史的深远,如在古诗文中用来描述国家的疆域或历史的变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学术讨论或历史叙述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地理学,它可能被用来具体讨论古代**的行政区划或地理概念。
“九囿”一词源自《尚书·禹贡》,其中描述了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泛指整个**或其广阔的国土。
在文化中,“九囿”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它反映了古代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和理想化的愿景。
提到“九囿”,我联想到的是一幅幅古老的地图和历史的厚重感。这个词汇让我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深远和文化的传承,激发了我对中华文明的好奇和尊重。
在我的学和生活中,我曾在历史课程中学到“九囿”的概念,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的地理和政治结构。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九囿”:
九囿风云变,千年一梦长。
山河依旧在,何处是归乡?
想象一幅古代**的地图,上面标注着“九囿”,伴随着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七海”或“四大洲”也有类似的地理和文化象征意义,但“九囿”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
通过对“九囿”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地理的划分,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对于理解*的过去和现在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的运用。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囿】
(形声。从囗(wéi),有声。“囗”表示范围和区域。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囿,苑有垣也。 、 《字林》-有垣曰苑,无垣曰囿。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从从木有介。 、 《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 、 《周礼·囿人》疏-古谓之囿,汉家谓之苑。 、 洪迈《夷坚丁志》-启县囿卖酒,游人沓至。
【组词】
囿苑、 囿人、 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