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5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52:41
词汇“湫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湫溢”的字面意思是水满溢出,形容水流过多,超过了容器的容量。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有时也用来形容情感或事物的过度充盈。
由于“湫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可能会找到使用该词的例子,用以描述水灾或情感的过度。
“湫”字在古代汉语中有水池、水坑的意思,“溢”则是指水满而流出。两者结合,形成了“湫溢”这个词汇,用来形容水的过度流出。
在古代,水灾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因此“湫溢”这个词在描述水灾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意义。
“湫溢”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灾难性的联想,因为它通常与水灾等不利情况相关联。
由于该词不常用,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与“湫溢”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尝试使用“湫溢”来描绘一种情感的过度,如:“心中湫溢的哀愁,如河水泛滥,无法遏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洪水泛滥的画面,水流湫溢,冲毁家园。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洪水汹涌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湫溢”的词汇,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水的过度流出。
“湫溢”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方式。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频繁使用这样的词汇,但了解它们的存在和意义,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
【湫】
水潭。
【引证】
《说文》。按,训为下湿也。”-湫,湫隘下也。从水,秋声。春秋传曰:晏子之宅湫隘。 、 《左传·昭公三年》。注:“下也。”-湫隘嚣尘。
【组词】
湫泊、 湫水
洞穴。
【引证】
《吕氏春秋·审分》-此之谓定性于大湫。
2.
【溢】
(形声。从水,益声。本作“益”。象水从器皿中漫出。本义:水漫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溢,器满也。 、 《尔雅》-溢,盈也。 、 《广雅》。按,过满为溢。-溢,满也。 、 《考经·诸侯》-满而不溢。 、 《楚辞》-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惧满溢。 、 清·黄宗羲《原君》-溢于辞。
【组词】
溢决、 溢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