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4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45:51
词汇“寻戈”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看,“寻”通常意味着寻找、探索,而“戈”则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象征战争或冲突。因此,“寻戈”可以理解为寻找或探索冲突或战争的状态或解决方案。
由于“寻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寻”和“戈”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含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寻戈”可能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在强调和平解决冲突的文化中,它可能代表寻求和平而非战争的途径。
由于“寻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讨论或写作中,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表达寻找解决复杂问题的意图。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寻戈”来象征内心的挣扎或外在的挑战:
在夜的深渊,我寻戈,
星辰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内心的战火,不息,
我在寂静中寻找和平的曙光。
由于“寻戈”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太适用。但在不同文化中,寻找解决冲突的方法是一个普遍的主题。
“寻戈”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相对特定,主要与寻找解决冲突的方法相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定语境下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1.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引证】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尋,绎理也。 、 《方言一》-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 、 《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是寻是尺。 、 《大戴礼记·主言》-舒肘知寻。 、 《小尔雅》-度寻舒两肱也。 、 《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蹄间三寻。 、 《左传·成公十二年》-争寻常以尽其民。 、 《国语·晋语》-无寻尺之禄。 、 《三国演义》-千寻铁锁沉江底。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深逾寻丈。
寻找。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视其侧。 、 《后汉书·张衡传》-寻其方面。
【组词】
寻事、 寻门路不着、 寻瑕索瘢、 寻疵责人、 寻孔讨气、 寻宿儿
2.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