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1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18:46
威风扫地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威风”(指威严、威势)被彻底扫除,就像扫地一样干净。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事物的威严、威势完全丧失,形象或地位受到严重损害。
威风扫地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威风”这一概念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权威或威严丧失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威风”常常与权威、尊严和面子联系在一起。因此,“威风扫地”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和政治生活中尤为重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维护个人或集体形象的重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失败、挫折和羞辱。它可能引发对于权力和地位脆弱性的思考,以及对于如何在失败后重建形象的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曾经风光一时,但因为某些原因而声望大跌的人物或**。例如,一个曾经备受尊敬的公众人物因为丑闻而声名狼藉。
在诗歌中,可以将“威风扫地”融入描述历史人物的诗句中,如:
昔日威风今何在,一朝扫地无人问。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曾经威风凛凛的人物,如今孤独无助地坐在地上,周围是散落的荣誉象征物。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沉重的旋律来配合这个成语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ll from grace”或“lose one's prestige”,它们都传达了从高处跌落、失去尊重和威望的意思。
威风扫地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权威和威严的丧失,还反映了人们对于形象和地位的重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要是完全听他的,以前的威风扫地,以后就再不得为王。
他已经彻底~了。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扫】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