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0:06
“丝条”一词通常指的是细长的、柔软的线状物,尤其是指由丝织成的细条。在字面上,它可以理解为由“丝”和“条”两个字组成,其中“丝”指的是蚕丝或其他类似的细丝材料,“条”则表示细长的形状。
在不同的语境中,“丝条”的使用可以有所不同:
“丝条”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丝”和“条”两个基本词汇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丝”一直指代蚕丝,而“条”则表示细长的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文化中,丝条常常与优雅、精致和高贵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因为丝绸是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常用于制作高档的服装和装饰品。
“丝条”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柔和和细腻。它让我联想到轻盈的丝绸衣物和优雅的舞蹈动作。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参观丝绸工厂时亲眼见到过丝条的生产过程,那是一种既复杂又精细的工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丝条”:
月光如丝条,轻轻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每一缕光,都是夜的温柔细语。
视觉上,“丝条”让我想到细腻的丝绸和柔软的云朵。听觉上,它可能与轻柔的风声或细雨的声音相联系。
在英语中,“丝条”可以对应为“silk thread”或“silk strand”,在不同的文化中,丝绸都代表着精致和高贵。
“丝条”这个词在描述细腻、柔软的物体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专业领域和文化表达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丝条”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1.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2.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