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0:07
护兵:字面意思是指负责保护、护卫某人或某物的士兵。在军事和安全领域,护兵通常指的是执行护卫任务的士兵或警卫人员。
护兵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负责保护将领或重要人物的士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现代的安保领域。
在许多文化中,护兵象征着忠诚和保护。在军事文化中,护兵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是维护秩序和安全的关键。
护兵一词通常带有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它让人联想到勇敢、忠诚和责任感。
在现实生活中,护兵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保护性工作,如家庭安全、个人保镖等。例如,我曾经在一次重要的商务旅行中,雇佣了一名护兵来确保我的安全。
在诗歌中,可以将护兵比喻为心灵的守护者:
在心灵的战场,
护兵守护着每一寸土地,
不让恐惧和忧虑侵袭。
护兵可以联想到身穿制服、手持武器的士兵形象。在音乐中,可以联想到进行曲或军乐,传达出秩序和力量感。
在不同语言中,护兵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保护和护卫——是普遍的。例如,英语中的“bodyguard”和法语中的“garde du corps”都表达了类似的概念。
护兵一词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了军事和安全领域的专业术语,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化表达中。通过对护兵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影响。
1.
【护】
(形声。从言,蒦(huó)声。本义:保卫;保护)。
同本义。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吏护还之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吾欲护汝。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从我杀贼护家室。 、
【组词】
护队、 护藏、 护梁、 护镜
2.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兵,械也。 、 《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掌五兵。 、 《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陈五兵。 、 《匡谬正俗》-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 、 《易·说卦》-离为戈兵。 、 《诗·大雅·抑》-修尔车马,弓矢戎兵。 、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 《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国语·越语》-兵者,凶器也。 、 《老子》-兵者,不祥之器。 、 《墨子·七患》-兵者,国之爪也。 、 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史记·项羽本纪》-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组词】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 兵解、 兵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