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5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51:18
词汇“寝苫枕干”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寝”、“苫”、“枕”和“干”。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寝苫枕干”字面意思是指睡觉时用苫草做垫子,用干草做枕头。这个成语形容生活极其贫困,居住条件非常简陋。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用以描绘人物的贫困生活或艰苦环境。在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的文学创作中。
“寝苫枕干”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农耕社会,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仍能看到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节俭和勤劳,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贫困生活的描述,也体现了人们对艰苦生活的认识和态度。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感慨,联想到的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不易的人生。
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贫困问题或历史变迁时,可能会间接提及。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寝苫枕干的日子已成过往,但那份坚韧与执着,依旧在心间回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农民在简陋的茅屋中休息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干草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贫困生活的词汇或短语来体现。
“寝苫枕干”这个成语虽然描述的是贫困生活,但它也传递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1.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
2.
【苫】
编茅盖屋。
【引证】
宋·陆游《幽居岁莫》-刈茅苫鹿屋,插棘护鸡栖。
3.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4.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