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4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44:19
匪患 的字面意思是指由盗匪、土匪等非法武装团体引起的祸害或社会问题。基本含义是指由于这些非法团体的存在和活动,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不安定。
“匪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匪”指盗匪,“患”指祸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专门用来描述由非法武装团体引起的社会问题。
在**历史上,匪患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战乱频繁的时期。这个词反映了社会对秩序和安全的渴望。
“匪患”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暴力、混乱和不安全。它可能引发人们对过去动荡时期的回忆,或是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居住或旅行到一个治安不佳的地区,可能会直接体验到“匪患”的影响,如听到有关盗匪活动的传闻,或是感受到社区的不安全感。
在诗歌中,可以将“匪患”融入描述社会动荡的诗句中,如:
夜幕低垂,匪患横行, 星光黯淡,人心惶惶。
在英语中,“匪患”可以对应为“banditry”或“outlawry”,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匪患”这个词在描述社会问题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问题的严重性,还反映了社会对秩序和安全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匪】
(形声。从匚(fāng),盛物之器。非声。本义:“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者盛币帛以匪,其器椭方。-匪,器似竹筐。 、 《周礼·肆师》-共设匪瓮之礼。
2.
【患】
(形声。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患,忧也。 、 《论语·宪问》-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 《春秋·繁露》-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 、 《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 、 《世说新语·自新》-患志之不立。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何患不能。
【组词】
患累、 患御、 患忧、 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