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4:31
“废然而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事情做到一半或接近完成时,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放弃或失败,最终返回到起点或原状。这个成语强调了努力或计划的徒劳无功,以及结果的不尽人意。
在文学作品中,“废然而反”常用来描述主人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深刻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半途而废的情况,表达对某人或某事未能坚持到底的失望或批评。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项目失败的原因或个体行为中的放弃倾向。
“废然而反”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废然而反,不如无有。”原意是指事情做到一半就放弃,返回到原点,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任何努力或计划因故未能完成的情况。
在**传统文化中,坚持和毅力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因此,“废然而反”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坚持到底的价值观的强调,以及对半途而废行为的批评。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努力白费、希望破灭的情景。在表达时,它能够有效地传达出对某种结果的不满或失望。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学*一门新技能或参与一个项目时,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坚持到底的情况,这时可以使用“废然而反”来描述这种经历。
在诗歌中,可以将“废然而反”融入描述自然景象的诗句中,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奈何秋风起,花落人亡两不知,废然而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秋风落叶的画面,传达出一种事物由盛转衰,最终归于平静的废然而反的意境。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旋律由高昂逐渐转为低沉的曲目,来象征这种由希望到失望的转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ll at the last hurdle”或“come to naught”,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在最后关头失败或计划落空。
“废然而反”这个成语在描述失败和挫折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结果的不尽人意,还反映了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他弄脏了西服就只能~了。
1.
【废】
(形声。从广,发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顿之言钝,谓屋钝置无居之者也。”-废,屋顿也。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