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5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1:56
词汇“[榖皮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榖皮纸”指的是用榖树(一种植物)的树皮制成的纸。榖树的树皮经过处理后,可以制成质地较为粗糙的纸张,这种纸张在古代可能用于书写或包装。
由于“榖皮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或专业领域(如造纸历史研究)中可能会提及。
“榖皮纸”的词源可能与榖树的名称有关,榖树是一种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材料的替代和技术的进步,榖皮纸的使用逐渐减少,导致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变得不常见。
在古代,榖皮纸可能是一种常见的书写材料,尤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它的使用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和造纸技术的发展。
提到“榖皮纸”,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文化氛围和手工艺术的价值。它带有一种古朴和自然的情感,让人想到历史的沉淀和传统工艺的美。
由于“榖皮纸”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但在某些文化活动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接触到相关的信息或实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榖皮纸上,墨迹斑驳,书写着千年的秘密。”
视觉上,榖皮纸可能让人联想到粗糙的纹理和古旧的色泽。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翻动纸张时的沙沙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用树皮制成的纸张,但具体的名称和使用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榖皮纸”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学习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文化背景。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1. 【榖】 落叶乔木,树皮纤维可造纸。亦称“构”、“楮”。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
3.
【纸】
(形声。从糸(mì),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纸,絮也,一曰苫也。 、 《后汉书·贾逵传》-[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组词】
纸撚儿、 纸标儿、 纸筋、 纸阄、 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