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8:41
同居异爨(tóng jū yì cuà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同住在一起,但各自做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家庭成员虽然住在一起,但经济上各自独立,不共享生活费用,通常指兄弟分家后的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同居异爨常用来描绘家庭关系的微妙变化,尤其是在传统家庭结构中,兄弟分家后的生活状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家庭经济独立或家族关系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家庭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家庭结构和成员间的关系。
同居异爨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同居”和“异爨”两个词组成,分别表示“共同居住”和“各自做饭”。这个成语反映了传统**家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即兄弟成年后分家,但仍住在同一屋檐下。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单位,兄弟分家是家庭发展的一个阶段。同居异爨**反映了家庭成员在保持亲密关系的同时,也追求个人经济独立的社会现象。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成员间的复杂情感,既有亲密无间的一面,也有各自独立的一面。它可能引发对家庭关系、责任和独立的深层次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同居异爨可能出现在大家庭中,尤其是在多代同堂的家庭中。例如,兄弟姐妹虽然住在同一屋檐下,但各自负责自己的生活费用和家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同居一屋檐,异爨各自烟。 亲情虽不减,独立心自坚。”
想象一个大家庭的房子,每个小家庭有自己的厨房,烟囱冒出不同的炊烟,这个画面可以用来象征同居异爨的状态。
在西方文化中,家庭成员通常在成年后独立生活,因此同居异爨的概念可能不太适用。但在某些文化中,如地中海文化,大家庭同住一屋的情况较为常见,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
同居异爨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状态,也揭示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和经济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家庭关系的微妙之处。
植虽自州送禄奉母及赡诸弟,而各别资财,同居异爨,一门数灶,盖亦染江南之俗也。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3.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4.
【爨】
烧火做饭。
【引证】
《广雅》-爨,炊也。 、 《说文系传》-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 、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组词】
爨人、 爨室、 爨妇
烧;烧煮。
【引证】
《水经注》-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