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9:37
栈道 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山崖或陡峭地形上用木材或石材搭建的狭窄通道,通常用于连接两个地点,尤其是在古代军事或交通中使用。其基本含义是一种人工建造的、供人行走的狭窄道路,通常位于险峻的地形上。
栈道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史记》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栈道的建造技术有所发展,但其基本概念和用途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栈道常与古代的军事和交通历史相关联,如著名的“蜀道”中的栈道,是古代连接四川和中原的重要通道。栈道也象征着坚韧和勇气,因为它们通常是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建造的。
栈道给人以险峻、挑战和历史的联想,它代表了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和创造力。在情感上,栈道可能引发敬畏和好奇,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丝不安和紧张。
在旅行中,我曾走过一条古老的栈道,那种在悬崖边行走的感觉至今难忘。栈道的狭窄和高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栈道:
在悬崖的边缘,栈道如丝,
历史的脚步,轻轻踏过。
风,吹过古老的木板,
诉说着,千年的传说。
栈道可能让人联想到悬崖、山风和木板的吱嘎声。在视觉上,栈道可能与险峻的山景和古老的木结构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结构可能被称为“悬空步道”或“天桥”,但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栈道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交通和军事设施,也象征着人类的勇气和创造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栈道可以作为一个丰富的意象,用于描述困难和挑战,同时也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敬畏。
1.
【栈】
(形声。从木,戔(jiān)声。本义:牲口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栅者,竖编之,棚者,横编之。-栈,棚也。 、 《战国策·齐策》-埋之马栈之下。 、 《管子·小问》-马栈最难。 、 《庄子·马蹄》。崔注:“木棚也。”-编之以皁栈。 、 颜延之《赭白马赋》-毙于内栈。 、 《晋书·宣帝纪》-驽马恋栈豆。 、 《汉书》-四墙其社,覆上栈下,示不得通。
【组词】
皂栈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