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1:51
词汇“刺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刺舟”字面意思是指用尖锐的物体刺入船体。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指的是一种攻击船只的行为,或者是船只在航行中遭遇障碍物导致船体受损的情况。
由于“刺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几乎不被使用。在古代文献中,可能出现在描述战争、海难或航海冒险的场景中。
由于“刺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现代的例句。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敌军以长矛刺舟,船体受损严重”的描述。
同义词可能包括“刺船”、“损船”等,这些词汇都描述了船体受损的情况。反义词则可能是“修舟”、“补船”等,表示修复船体的行为。
“刺舟”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其中“刺”表示尖锐物体的穿透,“舟”表示船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不常用而逐渐淡出日常语言。
在古代,船只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因此与船只相关的词汇在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交通工具的演变,与船只相关的特定词汇逐渐失去了其重要性。
对于现代人来说,“刺舟”可能带来一种古老、神秘的联想,可能与古代的海战、探险或灾难相关联。
由于“刺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刺舟”用于描述古代海战的场景,或者在幻想文学中用于描述神秘的海上冒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艘古代的船只在海战中被长矛刺穿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海浪的声音和战斗的喧嚣。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刺舟”的词汇,但类似的描述船只受损的词汇在各种语言中都存在。
“刺舟”作为一个不常用的词汇,反映了语言的变迁和特定历史时期的语言使用情况。在现代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刺】
象声词
【组词】
刺的一声,他滑了一个跟头
2.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