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5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3:33
词汇“戴清履浊”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它似乎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戴清”和“履浊”。在汉语中,“戴”通常指佩戴或戴上,“清”可以指清澈、清洁或清白,“履”通常指行走或践踏,“浊”可以指混浊、污浊或不纯净。因此,从字面意思来看,“戴清履浊”可能意味着在清洁的环境中佩戴或保持清白,而在污浊的环境中行走或经历。
由于“戴清履浊”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或成语,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复杂或不洁的环境中保持清白或高尚的品质。
由于“戴清履浊”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
在强调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的文化背景下,“戴清履浊”可能被用来赞扬那些在不良环境中保持高尚品质的人。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形象,给人以正直、坚定的情感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保持自己原则和清白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戴清于心,履浊于世,心如明镜,不染尘埃。”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水和混浊的泥浆,或者是一首描述坚持原则的歌曲。
由于“戴清履浊”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戴清履浊”这个词汇虽然不是常见的成语,但它传达了一种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白和高尚品质的理念,对于强调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的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不良环境中保持自己原则和清白的人。
伏念戴清履浊,寓世立身,事主奉亲,自家刑国,虽忠贞励节,勤瘁在公,而休祉难臻,愆违易集。
1.
【戴】
(形声。本义:增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分物得增益曰戴。
2.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3.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4.
【浊】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曰北阳水。-浊水出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