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12:4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12:40:33
《诗.小雅.伐木》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之句,后人遂以"莺友"比喻好友。
1.
【莺】
(形声。从鸟,荣省声。本义:鸟羽有文彩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春莺,《考声》:‘莺,鸟毛有斑纹貌也。 、 《诗·小雅》-有莺其羽。
【组词】
莺背色、 莺粉
黄莺 。又称黄鹂、仓庚等。
【引证】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组词】
莺花队、 莺花寨(莺花市),莺花阵(指妓院、 莺语、 莺歌、 莺谷、 莺娇、 莺簧、 莺啭
2.
【友】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本义:朋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友,同志为友。 、 《易·兑》。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君子以朋友讲习。 、 《周礼·大司徒》-联朋友。 、 《论语》-与朋友交。 、 《世说新语·方正》-太丘与友。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偕数友出。 、 清·周容《芋老人传》-是芋视乃友。 、 清·刘开《问说》-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组词】
挚友、 友生
1、‘莺友’是一个中文词汇,字面意思是‘同伴’、‘朋友’或‘知己’,通常指与‘莺’(通常是指黄莺等鸟类)有密切关系的人。这个词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情或情感羁绊。
2、在社交文化中,‘莺友’也可指情感上的知己,特别是在文人雅士之间的友情。
3、这个词汇也可以引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特别是那些钟爱鸟类的人士,或是与自然景观有密切关系的朋友。
4、某些情况下,‘莺友’可以作为一种隐喻,代表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尤其在文学、艺术等领域。
5、综上,‘莺友’不仅是一个描绘友情的词语,还暗含着人与自然、人与文艺之间的联系。
1、我和我的莺友一起在春天的花丛中赏花,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2、在这幅山水画中,有一位诗人与他的莺友依偎在一起,倾诉着彼此的心声。
3、每当黄莺鸣叫,我就会想起跟我一同游历山川的莺友。
4、古人云‘莺友相伴,余生何求’,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
5、在这首诗中,诗人对他的莺友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1、从文化角度看,‘莺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友谊的理解,常常在诗词中被用作想象的伙伴。
2、狭义上讲,‘莺友’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荣誉称号,用以称呼那些与自己拥有共同兴趣或价值观的人。
3、在古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称为‘天人合一’,‘莺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这一理念的体现。
4、在文学创作中,许多作家将‘莺’作为友谊的象征,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切联系。
5、历史上,很多文人将‘莺友’作为题材,通过刻画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凤凰鸣矣,鸾声嗚矣,莺友相伴,意欲何求。
大观园中莺友相聚,共同吟唱,别有情趣。
暮春时节,黄莺啼叫,莺友共赴山水之行。
彼采萧兮,二之翘兮,莺友相伴,实乃佳会。
长太息而掩泪兮,岂无莺友相知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