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0:24
“当头棒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棒子当头一击”,比喻用严厉的手段或言语使人立即醒悟或警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突然使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错误,从而产生深刻的反思或改变。
在文学作品中,“当头棒喝”常用于描述主人公在经历某种危机或错误后,受到他人的严厉批评或启示,从而觉醒并采取行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一句话或行为突然让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管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种有效的反馈或指导方式,即通过直接而严厉的方式促使对方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
同义词:
反义词:
“当头棒喝”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在古代,棒喝是一种常见的惩罚方式,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用法,用以形容严厉的警示或批评。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和管理往往强调“严师出高徒”和“严管出效益”,因此“当头棒喝”这种严厉的警示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在现代社会,这种直接而严厉的反馈方式仍然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震惊和警觉。它让人联想到突然的打击或严厉的批评,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和改变的冲动。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经有一次因为拖延而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那对我来说就是一次当头棒喝,让我深刻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从此改变了我的学**惯。
在诗歌中,可以将“当头棒喝”融入到描述人生转折的诗句中:
风雨中,一声棒喝, 唤醒沉睡的心灵, 从此踏上新的征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受到严厉批评后,表情由迷茫转为清醒,背景中可以有象征性的棒子或警示标志。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严厉的声音或警报声,象征着突然的警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wake-up call”,意指某件事情或经历使人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类似于“当头棒喝”的效果。
“当头棒喝”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让我意识到在某些情况下,直接而严厉的反馈是必要的,能够有效地促使人们反思和改变。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语言的力量和表达的多样性。
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那日程希明~,未免触动了天良。
唐朝时期,佛教的临济宗师以棒喝作为传道的方法,传说禅师马祖在弟子百丈参见时对他大喝一声,震得他三天之内还耳聋眼花。黄檗向弟子临济传道时,举棒就打,并且连打三次,临济只好自己苦心研究,终于弄清佛法的奥秘
1.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棒】
(形声。从木,奉声。本义:棍,杖)。
同本义。
【引证】
《魏书·尔朱荣传》-人马逼战,刀不如棒。
【组词】
棒糖;棍棒;棒打鸳鸯
4.
【喝】
大声喊叫。
【引证】
《广苍》-喝声之幽也。 、 《庄子·庚桑楚》-嗌不喝。
【组词】
呼幺喝六;喝神弄鬼、 喝号、 喝拳、 喝报、 喝喊
买卖时吆定商品的价钱。
【引证】
《醒世恒言》-主人家接来,解开包袱,逐疋翻看一过,将称准一准,喝定价格,递与一个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