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1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18:23
[曩哲]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曩”和“哲”。其中,“曩”意为过去、从前,而“哲”则指智慧、哲人。因此,“曩哲”字面意思是指古代的智者或哲人,通常用来指代古代的贤人或思想家。
在文学作品中,“曩哲”常用来表达对古代智者的敬仰或引用他们的思想。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它可能会被用来指代古代的思想家或哲学家。
同义词: 古贤、先贤、先哲 反义词: 现代思想家、当代哲学家(这些词汇并不完全反义,但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曩哲”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曩”和“哲”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用以指代古代的智者。
在**传统文化中,对古代智者的敬仰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曩哲”这个词汇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承载了对古代智慧的尊重和传承的意义。
使用“曩哲”这个词汇时,往往会带有一种对古代智慧的敬仰和向往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智者的深邃思想和卓越贡献。
在学*和研究**古代哲学时,我经常遇到“曩哲”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古代思想家的贡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曩哲之光,照我前行,智慧之泉,永不枯竭。”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智者坐在书桌前,烛光摇曳,他的脸上透露出深邃的思考。这样的画面与“曩哲”这个词汇紧密相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ncient philosopher”或“wise sage”,它们在概念上与“曩哲”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有所不同。
“曩哲”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对古代智者的尊称,也是对智慧和知识的传承的象征。在学*汉语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曩】
(形声。从日,襄声。本义:以往,过去)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曩,久也。 、 《礼记·檀弓》-曩者,尔心或开予。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曩者,志人而已。 、 《国语·晋语》-曩而言戏乎。 、 《楚辞·惜诵》-犹有曩之态也。 、 《汉书·贾谊传》-曩令樊郦绛灌。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 清·张廷玉《明史》-曩胡公按部。
【组词】
曩日、 曩分、 曩年、 曩时、 曩贤、 曩怀、 曩体、 曩古、 曩列
2.
【哲】
(形声。从口,折声。本义:聪明,有智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哲,知也。 、 《尔雅》-哲,智也。 、 《诗·大雅·下武》-世有哲王。 、 《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诚。 、 《书·伊训》-敷求哲人。 、 《汉书·叙传》-或悊或谋。 、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组词】
哲士、 哲子、 哲艾、 哲母、 哲匠、 哲明、 哲夫、 哲思、 哲妇、 哲圣
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引证】
《书·大诰》-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
【组词】
先哲;哲人其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