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1:57
“大同小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大体上相同,只在细节上有所差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存,通常用来描述两个或多个事物在主要方面相似,但在某些次要或细节方面有所不同。
在文学作品中,“大同小异”常用于描述人物、情节或主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两个观点或事物的比较,指出它们的主要相似点和次要差异。在专业领域,如哲学、社会学或比较文学中,这个成语可以帮助学者分析不同文化、理论或作品之间的共性和特性。
同义词“异曲同工”和“殊途同归”都强调了不同事物或方法最终达到相同目的或效果,而“大同小异”则更侧重于描述事物在主要方面的相似性和次要方面的差异性。反义词“天壤之别”和“截然不同”则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异,与“大同小异”形成鲜明对比。
“大同小异”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事物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描述。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被广泛使用,如《左传》等经典文献中就有类似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演变。
在**文化中,“大同小异”体现了中庸之道和和谐共存的思想。它强调在尊重差异的同时寻求共同点,这在处理人际关系、国际事务或文化交流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这个成语给人以平和、理性的感觉,它提醒我们在比较和评价事物时,应全面考虑其相似性和差异性,避免片面和极端的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大同小异”来描述两个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方案或观点,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大同小异的世界里,寻找那一抹独特的色彩。”
想象一幅画,画中有两座相似的山峰,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这可以很好地体现“大同小异”的概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milar but different”,虽然不如“大同小异”那样简洁和富有哲理,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意思。
“大同小异”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更准确和全面地描述和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其在语言和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和应用价值。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说的是侯统领一个,其实如今做官的人,无非与侯统领~罢了。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同】 ——见“胡同”hútòng。
3.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4.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