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3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32:50
“单丝罗”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用单根丝线编织的罗网。在古代,罗是一种轻*的织物,常用于制作衣物或帐幕。单丝罗特指用单根丝线编织的罗,这种织物质地更为细腻,透光性好,轻盈飘逸。
在文学作品中,“单丝罗”常用来形容女子的衣裳或窗帘等,赋予其轻盈、柔美的意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精细工艺或高级织物时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纺织学或古代服饰研究中,“单丝罗”是一个重要的术语,用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织物。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强调的质地和用途上有所不同,而反义词则强调了与“单丝罗”相对的厚重和粗糙感。
“单丝罗”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单丝”指的是单根丝线,“罗”是一种织物的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和工艺领域仍被保留和使用。
在**古代文化中,“单丝罗”常与贵族生活和宫廷文化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代表了精致和高贵的品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工艺复兴的语境中。
“单丝罗”给人以轻盈、优雅和精致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和细腻的工艺,唤起一种古典美和历史感。
在参观古代织物展览时,我曾见过一件用单丝罗制成的古代衣物,其细腻的质地和精美的工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单丝罗的窗帘轻轻摇曳,仿佛是夜的精灵在舞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宫廷的画作,其中女子身着单丝罗的衣裳,轻盈地在花园中漫步。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风声和丝绸摩擦的细微声响。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精细织物可能被称为不同的名称,如印度的“纱丽”或日本的“和服”,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工艺传统。
“单丝罗”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织物的一种,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精确性。
1. 【单】 地名。单县 ,在山东省西南部。 姓(春秋有单豹)。
2.
【丝】
(会意。从二糸。糸(mì),细丝。本义:蚕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丝,蚕所吐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聂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 唐·白居易《重赋》-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组词】
丝棉;丝网;丝缰、 丝人、 丝布、 丝妇、 丝子、 丝行、 丝庄
3.
【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mì),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罗,以丝罟鸟也。 、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 《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组词】
罗尉、 罗落、 罗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