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9:23
“烦聒”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烦”和“聒”。其中,“烦”通常表示烦恼、厌烦或不安,而“聒”则表示声音嘈杂、刺耳。结合起来,“烦聒”字面意思是指因声音嘈杂而感到烦恼或不安。
在文学作品中,“烦聒”常用来形容环境或场景的嘈杂,如市场、**等,使人感到不适。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语或行为令人厌烦。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环境科学中,“烦聒”可能被用来描述噪音污染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
同义词中,“嘈杂”和“喧闹”更侧重于声音的杂乱和响亮,而“吵闹”则可能包含行为上的冲突或争执。反义词则强调环境的宁静和安宁。
“烦聒”的词源较为传统,两个字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文献中,“烦”和“聒”分别有各自的用法,后来结合成词,用以形容声音带来的不适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语境也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烦聒”常与城市生活、工业化带来的噪音污染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们对安静生活环境的向往和对现代生活压力的反感。
“烦聒”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愉快、压力和疲惫。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导致焦虑或烦躁。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繁忙的街道上感受到烦聒,那种持续的噪音让人难以放松,尤其是在需要专注工作或学*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城市的烦聒,如潮水般涌来,淹没了心灵的宁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繁忙市场的画面,人们熙熙攘攘,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烦聒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市场上的叫卖声、车辆的喇叭声等。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noise pollution”或“clamor”,它们也描述了类似的声音污染问题,但在表达上略有不同。
“烦聒”这个词在描述声音带来的不适感方面非常有效,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精确性,也揭示了人们对安静环境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
2.
【聒】
(形声。从耳,本义:吵扰,声音高响或嘈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聒,欢语也。 、 《苍颉篇》-聒,扰乱耳孔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疏:“声乱叫谓之聒。”-聒而与之语。 、 《书·盘庚》。传:“无知之貌。”-今汝聒聒。 、 《楚辞·疾世》。注:“多声乱耳为聒。”-鸲鹆鸣兮聒余。 、 宋·欧阳修《鸣鸠》-日长思睡不可得,遭尔聒聒何时停?
【组词】
聒吵、 聒聒、 聒杀、 聒天、 聒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