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0:25
词汇“干鲜”是一个复合词,由“干”和“鲜”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干鲜”进行深入分析。
“干鲜”字面意思是指干燥和新鲜的食品,通常用于描述食品的两种不同状态。在食品行业中,“干鲜”常指干货和新鲜食品的统称,如干果、干鱼、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干鲜”作为一个词汇,其形成与人们对食品保存和分类的需求有关。随着食品加工和保存技术的发展,“干鲜”这一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文化中,“干鲜”与节俭和储备的传统观念有关。在物资不丰富的年代,家庭会储备干货以备不时之需。
提到“干鲜”,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节日的准备或是对食物的期待和满足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在超市的干鲜区挑选食材,准备烹饪。这个过程让我感到充实和满足。
在诗歌中,可以将“干鲜”比喻为生活的两种状态:一种是干燥、保存的状态,另一种是新鲜、活力的状态。
想象一下超市干鲜区的景象:色彩斑斓的干果和新鲜蔬菜,以及人们挑选食材时的交谈声,这些都是“干鲜”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对“干鲜”的理解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地中海地区的干鲜可能更侧重于干鱼和橄榄,而亚洲地区可能更侧重于干果和海味。
通过对“干鲜”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食品分类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交流。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鲜】
非常少,很不多。
【引证】
《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史记·货殖列传》-原小则鲜。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以约失之者鲜矣(由于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 、 宋·周敦颐《爱莲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清·方苞《狱中杂记》-鲜不疫矣。
【组词】
鲜薄、 鲜言、 鲜胄、 鲜浅、 鲜乏、 鲜少
缺少;不足。
【引证】
李密《陈情表》-既无叔伯,终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