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3:38
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四大盆地之一,位于西南部,主要涵盖四川省的中东部和重庆市的大部分地区。它是一个典型的构造盆地,四周被山脉环绕,包括青藏高原东缘的岷山、邛崃山、大凉山等。盆地内部地势相对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是**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四川盆地这一词汇的形成与其地理特征直接相关。"四川"指的是四川省,"盆地"则是地理学术语,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这一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地理学的发展,其定义和描述逐渐精确。
四川盆地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川菜的发源地,也是多种地方文化的交汇点。盆地内的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历史上多次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提到四川盆地,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悠闲的生活节奏。这种联想往往伴随着一种温馨和舒适的感觉。
在个人经历中,四川盆地可能与旅行经历、美食体验或与当地人的交流有关。例如,一次在成都的旅行,让人深刻体验到了四川盆地的生活节奏和文化魅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四川盆地的美景和人文特色融入:
岷江水悠悠,成都平原绿如绸。
川菜香四溢,巴蜀文化传千秋。
通过观看四川盆地的风光照片或聆听当地的民歌,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地区的自然美和人文风情。
在不同语言中,四川盆地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特征——四周环山、中间平坦的地形——是共通的。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被称为"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作为一个地理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地形特征,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的地理和文化多样性。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川】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川,贯川通流水也。 、 《管子·度地》-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 、 《周礼·地官》-有川衡。 、 《易·需》-利涉大川。 、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 、 《诗·小雅·天保》-如川之方至。 、 《左传·宣公十二年》-川壅为泽。 、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组词】
川源、 顺尊、 川游、 川口、 川水、 川防、 川谷、 川坻、 川岗
3.
【盆】
(形声。从皿,分声。皿,泛指盘碗一类器具。本义:盛东西或洗涤用的器皿。通常为圆形,口大底小,比盘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盆,盎也。 、 《考工记·陶人》-盆实二鬴,厚半寸,脣寸。 、 《周礼·牛人》。司农注:“所以盛血。”-与其盆簝。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组词】
炭盆、 脸盆;大铜盆、 盆吊、 盆冤、 盆口精熟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