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8:22
词汇“戴高履厚”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戴”、“高”、“履”、“厚”。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戴高履厚”字面意思是指戴着高帽子,穿着厚底鞋。基本含义是指某人装模作样,故意显得高人一等或者装作很有身份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虚荣心强,喜欢炫耀或者摆架子的人。
“戴高履厚”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礼仪和身份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形容人虚荣和自大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和身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戴高履厚”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虚荣和自大的批判态度。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真实、不自然的行为。在表达时,我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过度炫耀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喜欢戴高履厚的人,他们的行为让我感到不舒服。因此,我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尽量避免这种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戴高履厚者,心虚如*冰,真才实学者,谦逊如深潭。”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高帽子,穿着厚底鞋,走路时显得很不自然。听觉上,我可以想象周围人对这种行为的窃窃私语和嘲笑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putting on airs”或“acting high and mighty”也有类似的意思。
通过对“戴高履厚”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这个成语在批评虚荣和自大行为时非常有用,也提醒我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谦逊和真实。
夫念臣一介庸愚,遭逢圣代,荷两朝之恩遇,浃体沦肌;际累世之昌隆,戴高履厚。
1.
【戴】
(形声。本义:增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分物得增益曰戴。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3.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4.
【厚】
(会意。从厂(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 、 《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左传·隐公元年》-厚将崩。 、 《素问·王常政大论》-见于厚土。
【组词】
厚土、 厚地、 厚坤、 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