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9:58
词汇“[戹辱]”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可能源自古代文献。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戹辱”的字面意思是指遭受困厄和侮辱。其中,“戹”(è)意为困厄、困难,“辱”意为侮辱、羞辱。结合起来,“戹辱”描述的是一种同时遭受困难和羞辱的境遇。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戹辱”可能用来描述人物在逆境中的遭遇,如《史记》等史书中描述某些人物的悲惨经历。在现代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可能被更通俗的词汇如“困境”、“屈辱”等替代。
“戹辱”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更为简洁明了的词汇来表达相似的意思。
在古代社会,“戹辱”可能与忠臣、义士等形象相关联,描述他们在坚持正义时所遭受的困难和侮辱。这种用法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忠诚和正义的重视。
“戹辱”一词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逆境中的坚持和牺牲。这种情感反应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勇气的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戹辱”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文学作品时,它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表达某些复杂的历史情境或人物心理。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戹辱”来营造一种古典和悲壮的氛围,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古代英雄在风雨中坚持的形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壮的音乐来增强“戹辱”带来的情感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戹辱”的词汇,但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表达相似的意思,如英语中的“suffer humiliation and hardship”。
“戹辱”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1. 【戹】
2.
【辱】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nòu)。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引证】
《说文》-辱,耻也。 、 《论语·学而》-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 《史记·货殖列传序》-衣食足而知荣辱。
【组词】
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 辱残
使…受辱;侮辱。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南辱于楚,寡人耻之。 、 《论语·子路》-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
【组词】
足以辱晋;辱邈、 辱抹、 辱没、 辱玷、 辱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