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4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45:20
溜走:字面意思是指悄悄地、不被人注意地离开。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物在没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情况下离开某个地方。
“溜走”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溜”和“走”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溜”有滑动的意思,而“走”则是离开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溜走”这一表达悄悄离开的词汇。
在**文化中,“溜走”常常带有负面含义,尤其是在描述逃避责任或不诚实行为时。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描述儿童的顽皮行为,也可能带有一定的幽默和轻松的意味。
“溜走”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通常与逃避、不诚实或不负责的行为相关联。然而,在某些轻松的语境中,如描述儿童的行为,它也可能带来一种轻松和幽默的感觉。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狗在主人不注意的时候溜走了,去追逐一只蝴蝶。这个场景让我感到既有趣又温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溜走”:
夜幕低垂,星光溜走, 月影悄悄,穿过林梢。 风声轻诉,时光溜走, 梦里花落,知多少。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黑影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溜走,背景音乐是轻柔而神秘的旋律,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增强了“溜走”的神秘和紧张感。
在英语中,“溜走”可以对应为“sneak away”或“slip away”,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也常用来描述悄悄离开的行为。
“溜走”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不同用法和语境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想法和情感。
1.
【溜】
(形声。从水,留声。本义:水名)。
古水名。又名“潭水”。
【引证】
《说文》-溜水出郁林郡。
2.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走,趋也。 、 《诗·大雅·緜》-来朝走马。 、 《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险其走。 、 《吕氏春秋·期贤》-若蝉之走明火也。 、 《大戴礼记·诸侯迁庙》-在位者皆反走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飞沙走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几欲先走。
【组词】
走马观花;走堂的、 走塘的、 走百病、 走骤、 走丸、 走解、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