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0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6:48
词汇“炎野”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炎”和“野”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炎野”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炎野”可能指的是火焰燃烧的野外,或者形容野外非常炎热。
由于“炎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组合词,用于特定语境下的描述。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炎野”可能被用来象征战争、灾难或者极端的自然环境。
由于“炎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炎野”来描绘一个炎热、荒凉的景象:
炎野之上,烈日如火,
焦土千里,无风自热。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短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炎野”作为一个组合词,可能在特定的语境下使用,用来形容极端的自然环境或者战争场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描述和表达特定的场景和情感。
1.
【炎】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炎,火光上也。 、 《书·洪范》-火曰炎上。 、 《诗·小雅·大田》-秉畀炎火。 、 《楚辞·大招》-南有炎火千里。 、 《资治通鉴》-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组词】
炎上
2.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野,郊外也。 、 《说文》。段注-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 《易·坤》-龙战于野。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七月》-七月在野。 、 《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体国经野。 、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野茫茫。 、 明·魏禧《大铁椎传》-光照旷野。
【组词】
野外、 野生;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