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29
词汇“朔易”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朔易”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在古代文献中,“朔”通常指农历每月初一,即新月之日,而“易”可以有变化、交易、简易等含义。因此,“朔易”可能指的是在月初发生的变化或交易。
由于“朔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用于描述与月初相关的某种变化或交易活动。
由于“朔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以下是一个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变化、交易、更替 反义词:固定、不变、稳定
“朔”源自古代对农历月初的称呼,“易”则有变化、交易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朔易”可能在某些文献中被使用,但并未广泛流传。
在古代**,月初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许多活动和仪式都会在此时进行。因此,“朔易”可能与这些活动有关,尤其是在商业和农业社会中。
由于“朔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市集、交易和变化。
由于“朔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朔易”来描绘时间的流转和变化:
由于“朔易”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古代的市集声音和景象。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朔易”的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朔易”是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含义和使用范围有限。在学*这个词汇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对时间的重视以及月初的特殊意义。尽管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朔】
(会意。从月,从屰,屰(nì)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朔,月一日始苏也。 、 《释名》-朔,月初之名也。 、 《白虎通·四时篇》-月言朔。 、 《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朔月奠。 、 《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组词】
朔参官、 朔望之礼、 朔望之辰、 朔晦、 朔法、 朔数、 朔食、 朔旦
2.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