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4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43:27
棋盝(qí lá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放置棋子的盒子或容器。在古代,棋盝通常是指用于存放围棋或象棋棋子的精美盒子,有时也指棋盘。
棋盝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具体的历史演变不详,但在古代文献中常有提及。随着时间的推移,棋盝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功能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棋盝不仅是棋艺的工具,也象征着智慧和策略。在古代,棋盝常被视为文人雅士的象征,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智慧和文化的尊重。
棋盝给人以古朴、典雅的联想,让人想到古代文人的闲适生活和深邃的智慧。它也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情感。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曾见过一件精美的古代棋盝,其雕刻工艺令人赞叹,让我对古代工匠的技艺和审美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棋盝融入到对古代文化的赞美中:
古风悠扬棋盝间,
黑白交错智慧显。
文人雅士闲中趣,
一局棋罢岁月迁。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文人坐在竹林中,轻轻打开棋盝,取出棋子,与友人对弈。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古琴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棋具也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如日本的将棋盒(shogi-bako),但它们都承载着类似的文化意义和功能。
棋盝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棋艺的工具,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棋】
(形声。从木,其声。本义:古时通称博奕的子为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棊,博棊也。 、 《方言》-五簙或谓之棊。 、 《淮南子·泰族》。注:“谓六博也。”-故行棊者。 、 《山海经·中山经》。注;“博棋也。”-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 、 《博物志》-尧造围棊,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棊教之。 、 《史记·货殖列传》-山出棋置。
【组词】
棋枰、 棋子、 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跳棋
2.
【奁】
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引证】
《世说新语·巧艺》-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 、 李商隐《骄儿诗》-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
【组词】
妆奁
泛指盛放器物的匣子。
【引证】
《红楼梦》-…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组词】
一奁饭、 茶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