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3:29
无声: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声音或不发出声音。基本含义可以指物理上的静默,也可以引申为某种状态或行为缺乏表达、交流或反应。
“无声”由“无”和“声”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无”表示没有,“声”表示声音。随着语言的发展,“无声”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缺乏声音的情况。
在某些文化中,“无声”可能象征着深沉的思考、内省或尊重。例如,在某些**仪式中,无声的祈祷或冥想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行为。
“无声”常常带有一种深沉、宁静或悲伤的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沉思或对逝去事物的怀念。
在个人经历中,“无声”可能与某些特殊的时刻相关,如在葬礼上的沉默、在重要决策前的深思熟虑,或在自然中的宁静体验。
诗歌: 无声的夜,星辰低语, 月光的笔,绘出寂静的画。
故事: 在那个无声的午后,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她表达了多年来的爱慕之情。
在不同语言中,“无声”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silent”和“quiet”,法语中的“silencieux”和“muet”。
“无声”是一个多层次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静默,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无声”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