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06
词汇“柙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古代的刑具或囚禁设施。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柙床”进行深入分析:
“柙床”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用于囚禁或固定犯人的木制床形刑具。它通常由坚固的木材制成,犯人被固定在上面,无法动弹。
“柙床”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现代刑罚制度的改变,这一词汇逐渐淡出日常语言使用。
在古代**,刑罚制度严酷,柙床作为一种刑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观念。它象征着权威和惩罚,是社会秩序的一种体现。
提到“柙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痛苦、束缚和压迫。它唤起的是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
由于“柙床”在现代生活中几乎不再使用,个人经历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一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柙床”作为一个象征元素,代表束缚、历史或法律的严酷。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刑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但都代表着类似的囚禁和惩罚概念。
“柙床”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不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和刑罚制度,以及它在文学和艺术中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的认识。
1.
【柙】
(古文象形。从木,甲声。本义:关兽的木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柙,槛也,以藏虎兕。 、 《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 、 《菩提寺疏》-实则禽槛豕匣也。 、 《后水浒传》-杨幺虽有忠义之心,其余虎性岂能易驯?幸得入柙,留之必遗后患。
【组词】
柙板、 柙床
2.
【床】
(形声。从木,爿(pán)声。本义:坐卧的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 《易·剥牀》王注?-在下而安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组词】
单人床;双人床;帆布床;折叠床;卧病在床;床裙、 床地平、 床背阁、 床上安床